麻豆视传媒app官方

麻豆视传媒app官方“改革提质”在行动 首页  >  麻豆视传媒app官方“改革提质”在行动

改革扬帆风正劲 提质增效开新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5-03-21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站讯】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和部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学校召开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专题会,出台《中共麻豆视传媒app官方委员会对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出新一轮安排和部署。站在新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改革提质为主题主线,破题起势、积厚成势,加快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压舱石”

学院秉持“党建即业务、业务即党建”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学院创建“红色堡垒·思政先锋”党建品牌,搭建“党支部+教研室”双提升平台,打造“党建+科研”融合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党支部“双创”工作。常态化实施“单周理论学习、双周业务研讨”制度。学院党总支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道德与法治党支部获评山东省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支部“领学者”团队获评共产党员先锋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获校“叁八红旗集体”称号,研究生团支部连续两年获评学校“十佳红旗团支部”。

2025年,学院将深入实施党建思政引领工程,聚焦“一融双高”主题,开展好“党建+”工作,拓展平台载体,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教育引导师生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学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合力打造党建育人共同体,协同推进“大思政”建设。

坚持教学立院,打造“新范式”

学院始终将办好思政课作为第一要务,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理直气壮开足开好思政课。近年来,学院扎实推进思政课内涵建设,立足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多样的特点,精准构建基于文、理、工不同学科背景的定制化教学资源,全面推行思政课分众化教学,破解思政课“不聚焦”难题。强化在地化、本土化教学资源供给,将胶东红色文化、海洋、生态等地域资源开发为特色思政资源,破解思政课“资源缺”难题。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校内建设胶东红色人物实践育人基地,联合推出“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品牌项目,破解思政课“实践少”难题。

2025年,学院将全面落实《加强新时代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要求,配强配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队伍,持续推动“分众化教学”落实、落地、落细,推进数智时代思政课教学革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水平。此外,学院将聚焦大思政建设,全面落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上一堂思政大课安排部署,开展好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两类课程、两支队伍”结对共建行动,切实提升大思政课建设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特色凝练和品牌建设,聚力打造“胶东红课·时代答卷”育人品牌,开展“行走的红色课堂”主题实践活动,构建“课堂-基地-场馆-公司-田间”立体化实践课堂新模式。

坚持学科引领,下好“先手棋”

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强院,积极培育学科特色,着力打造具有独特标识的学科体系。近年来,学院立足学科优势,搭建多学科交叉对话平台,积极培育“学科交叉—资源共享—成果共创”的学术生态,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顺利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近5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公开出版学术专着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连续七届获教育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1人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入选“齐鲁文化英才”,5人次入选山东省理论骨干“百人工程”。

2025年,学院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整体发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内涵的学科发展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设置,配优配强二级学科带头人。明确思政课专职教师的二级学科归属和研究方向。建立校内跨学科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法学、民族学等学科融合发展,形成跨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同时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建设。


来稿时间:3月21日      审核:李祎 王毅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