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加强新时代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山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方案》文件精神,紧扣学校“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专题会”有关工作部署,3月1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跨教研室集体备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围绕“础滨赋能·精准育人”主题,探索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备课会紧扣2024年制定的“分众化教学”改革部署,深度融合超星平台最新接入的诲别别辫蝉别别办教育大模型技术,精准构建文、理、工不同学科背景的定制化教学案例。通过“学科标签+思政要素”“专业画像+础滨定制”的智能匹配,显着提升案例库建设效能,实现教学资源与专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备课团队组建“分众化教学”改革小组,文科组聚焦“文明互鉴与价值引领”,理科组围绕“科学精神与辩证思维”,工科组着力“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借助诲别别辫蝉别别办,通过抓取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元素、借助础滨生成3顿动态模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核心技术攻关场景等方式,形成“专业-思政”双维知识图谱。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本次备课会为契机,构建“精准供给-多维互动-深度内化”教学框架。课前通过专业知识图谱与思政教育目标的精准对接,实现差异化预习资源供给;课中开展沉浸式教学,用专业语言解密思政密码;课后基于学习数据生成“专业+思政”实践任务链。此次改革将促进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真正让思政课有知、有质、有智,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来稿时间:3月15日 审核:王毅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