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等主办,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土木建筑学会承办的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大赛落下帷幕。此次比赛首次采用了“云”搭建模式进行,以方案竞图结合实体搭建为竞赛形式,开展城市公共空间美化、活化与服务性微建筑设计和实体模型搭建。本次大赛共收到省内外37所高校的236份参赛作品,经过3轮评选,17组作品脱颖而出,其中麻豆视传媒app官方建筑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王明超、吴琨、侯淼淼等10名同学,在建筑学院杨俊老师和陈中高老师的指导下,以参赛作品《锦带束瑶泉》杀出重围,摘下大赛一等奖的桂冠。
青荷巧联泉水动 风起恰逢扬帆时
本次参赛作品《锦带束瑶泉》将玉壶倾泻与青荷莲子相结合,建构展现了如泉水倾泻涌动、如荷叶风姿摇曳的具象形态。团队结合阳光板轻薄透光的材料性能,形成轻柔优美的薄壳结构形态,展现温柔而有力量的空间结构。据团队介绍,作品全程使用驳谤补蝉蝉丑辞辫辫别谤进行参数化模拟,实现了结构和空间一体化,这也是本次作品的一大亮点。作品使用粒子弹簧系统形成的壳体结构,意在表达泉城济南的“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之景,这一构思的提出为作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对后续模型的成型与搭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谈到参加这次建造设计大赛的初衷,队长王明超表示,由于他和队员吴琨曾在2021年作为其他院校搭建组队员参加比赛,没有代表麻豆视传媒app官方参与方案设计是他们的一个遗憾。所以2022年建造设计大赛举办通知一经发布,他和吴琨二人便不约而同地报名参加,并在建筑学第一工作室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顺利组建起了比赛团队,迈出了他们成功的第一步。凭借着同处一间工作室的默契,他们分工明确、各抒己见,通过构思、建模、出图,顺利完成了由理念到图纸、由材料到成品的质的飞跃。
回望这次比赛的旅程,队长王明超向想要参加团队比赛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经验,他谈道:“团队类的竞赛中,各成员的默契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磨炼出来的,在团队竞赛中,分工协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有意向参赛的团队都能发掘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团队成员坚守合作意识,牢筑团队观念,他们不仅展现出烟大学子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更在不断追寻建筑学领域新设计、高科技的路上奋勇前行。
征途漫漫勤钻研 一往无前敢追光
“我见过许多优秀的人,远处时人人都能看到他们的光芒,走近了,才看得到,他们是因为自身的热爱才绽放出了光芒。”王明超的团队就是这样,他们团队成员各有所长,闲暇时经常在一起切磋琢磨,将作品打磨臻至完美。据队长介绍,他们团队里綦峰、侯淼淼有着高超的建模技术与新奇的方案构思,吴琨、王玉飞等人图形设计非常精确,王明超精准答辩和后期深化水平高超,韩宇、郎济宇等人有着精湛的搭建技术……他们这些闪光点都是此次获奖的巨大推力。正是这种相互欣赏的陪伴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在本次的比赛中大放异彩、创造佳绩。
在初期打磨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也曾遇到一些困难阻力:由于不同的建造材料存在误差,原本已经设计好尺寸为4毫米的穿插节点要被迫改到6毫米。这意味着他们前期的建造工作进度要重归于零,但团队成员们毫不气馁、不抱怨,而是争分夺秒去完善他们的作品。他们手拿小刀,认真细致地将每个穿插节点扩大至6毫米。华灯初上,万籁俱寂,小小的身影在灯光下变成一个个忙碌的黑点,仿佛不知疲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团队作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在层层筛选之下,“锦带束瑶泉”团队崭露头角,进入到实体搭建的决赛。团队的最初设计,考虑到会在泉城济南进行实地搭建,分析着地环境后,精心打造了兼顾美观与稳固的底部结构。但开始实地搭建时,队长王明超发现了理论之外的实际问题:由于搭建地的改变,先前计算的受力不再符合实际情况,现有的受力点可能无法支撑整体的重量。杨俊老师发现了团队的困境,指导分析建筑的底部结构,利用现场剩余的材料进行改造,从缺乏支撑力的角转变为更稳固的立体结构,解决了此次危机,使最后作品的搭建效果比预想的更为理想。“从作品的初步构思到实地搭建,这个过程跟日常课程中在图纸和模型上完成设计的过程不同。在真实搭建现场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去设计并解决问题,这也是建造最有魅力的地方。”杨俊老师如是说。
谈到这段团队合作的时光,队员侯淼淼深有感触,她说:“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让大家的思维互相碰撞。一个方案的完善要精雕细琢,一步一步推敲,这个过程就需要大家一起完成。一个人可能无法真正地判断一个东西的好坏,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相互交流、彼此借鉴,才能抉择出最优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王明超团队集智攻关,《锦带束瑶泉》随之应运而生,在逐梦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无微润物以心引 默默奉献助夺桂
“我们的指导老师就像破晓前的启明星,指引着光的方向。”团队成员侯淼淼回忆道。在初赛阶段,团队的六名成员分为叁个主创组,同时进行初赛方案的设计。团队上下埋头苦干,潜心设计,但最后完成的方案却被全部驳回。杨俊老师表示,“你要解题,就要清楚这个竞赛在考察什么。”构筑物作为艺术和建筑的结合,需要兼具空间性与美感,与日常练习的公共建筑有所区别。同时作为一个搭建比赛,要使用新材料构造出可以落在实地的作品。面对这两大挑战,杨俊老师和陈中高老师引导团队分析阳光板的特性,并对设计的结构给予合理性的分析。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团队成员理清思绪,重振旗鼓,最终递交了一项满意的初赛设计。
此外,团队能够顺利完成搭建,离不开建筑学院老师的默默奉献与倾力相助。建筑学院的模型实验室,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常规工具,还有激光切割机与角磨机等器材,以满足团队各项需求。在最后的决赛环节,团队需要进行实地搭建小型建筑,再加上搭建过程中所必要的材料放置区域,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为解决实际问题,建筑学院老师们腾出建筑学院大厅,以此作为场地,全力配合参赛团队进行最后的搭建工作,并保障了后续所需的辅助材料的供应。在学院与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锦带束瑶泉”团队才能心无旁骛,潜心搭建,最终取得了省赛一等奖的硕果。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集体的同频共振却可以汇聚山海之力。这场建造设计大赛不仅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热情,更点燃了“建筑师”血脉里实地搭建的成就感。他们千锤百炼,砥砺前行,在潜心研究建筑学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勇毅前行。